都说这个冬天有点冷。波及全球的经济危机让7年持续走高的中国机床工具行业遭遇了不小的冲击。从金融业到汽车业,从雷曼兄弟到通用集团,以汽车行业为代表的实体经济在遭遇一系列衰退之后,危机的产业链效应在机床行业显得尤为突出。作为机械行业的母机制造者,各机床生产企业也遭遇了需求减少、库存积压等一系列问题,不少企业运营面临困难。
当危机的到来无法阻止,对于企业决策者而言,看到发展的危中之机就显得尤为重要。危局中的企业图存求强不可能仅靠政策恩惠,而经济下行区间更易积聚未来发展势能。在当前,保增长的口号,资产价格滑落的压力,减少眼前痛苦的诉求,都可能成为依惯性而生存的理由。不过,经济起落、优胜劣汰方是发展铁律,只有勇于迎接未来才能获得发展机遇。2009年,可能不会有往昔那么多显而易见的致富良机,但结论其实也很清晰,中国再平衡既是趋势也有赖业界着力;产业升级、服务创新、内需市场成长,抓住再平衡另一端的机会,将成为企业生存的重中之重。
消费拉动、行业轮动是把握经济周期的关键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研究室主任 杨建龙
目前,我国国民经济已进入“典型”的周期回落通道。我国从2004年开始的这一轮经济上升周期主要是以消费结构升级来推动的。
在汽车、住房的消费拉动,城市化和城市结构升级加快,全球产业转移、制造业基地和出口竞争力增强,投资增长的“加速”驱动等几个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我国经济近几年来保持了高速的增长。这一轮增长周期的特征主要表现为:增长空间更大、规模更大、延续时间更长;需求驱动特征突出、比较平稳、内在持续性更强。
行业轮动依然是把握下阶段周期走势的关键。通过对经济各行业的分析可以看到,由下游向上游,行业周期波动特征日益显著。由先导行业向滞后行业变化,表明需求引导是投入产出过程的核心动态传导机制。因此,在这种理论框架之下,我们首先对先导性的行业,房产和汽车行业做出预测和分析。
2008-2015年间我国房地产需求预测
按2008-2010年每年平均增加1750万计算,预计到2010年,我国的城镇人口将达到6.46亿人,城市化率将达到48%。按平均每人29平方米建筑面积推算,2008-2010年期间城镇需要竣工商品房65.22亿平方米。
按2011-2015年每年平均增加1600万城镇人口计算,预计到2015年我国的城镇人口将达到7.26亿人,城市化率将达53%。按平均每人34平方米建筑面积推算,2011-2015期间城镇需要竣工商品房145.51亿平方米。
预计2008-2010年间,房地产总投资需要10.41万亿元,2011-2015年间需要28.37万亿元。到2010年房地产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14.7%,拉动GDP1.35个百分点。到2015年房地产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21.6%,拉动GDP1.83个百分点。2009年,房地产市场将出现价格回落与销售面积增速逐步趋稳回升,从而逐步回复供求均衡点。2009年下半年将可能成为房地产市场的周期底部(月度销售面积同比增速),3~5个月后,地产价格也将筑底回升。
关注经济周期性回复的先导信号
下阶段,汽车和住房需求的重新快速增长将成为中国经济进入新一轮景气循环的重要标记,预计将在2009年之后会逐步显现。国民经济的周期底部预计将于2010年到来。
11月,为应对世界性的金融危机,中央出台了一系列扩大内需政策措施,未来两年投资将达4万亿元。对这4万亿元的构成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原来预算中的投资仍然是主要部分,大致应占到总投入的70%左右。
今后两年是“十一五”规划预算投资的主要投入阶段。新增的约1.2万亿投资将由中央和地方共同分担。目前各级财政都具有较好的支付能力。另外具有较大的赤字财政空间。如能发挥对社会投资的积极带动作用,将有效扩大积极财政政策的扩张效应。
值得关注的投资方向
基础设施建设:铁路、港口和机场等代表未来中国综合交通结构升级方向的重点领域;以轻轨为代表的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城市基础设施,环保设施,节能投资等。
农村投资:生产性投资如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等;消费性投资,如农村电气化及相关的农村电网的再次升级、家电下乡等等;农村村镇基础设施建设,如道路、邮政等等。
民生问题:社会保障体制、医疗、教育、卫生体系的建设和完善;保障性住房建设等政策效应预期。
对政策效应预期,我们认为它将短期经济稳定增长与提高经济长期增长潜力相结合。有助于保障经济增长速度不至于出现深度回落,但难于逆转经济回落态势,难于改变经济周期波动的节奏。对建筑、建材和中游行业如钢铁、工程机械、电气机械和设备等将带来一定利好,对个别行业如铁路运输设备等将产生重要推动作用。
面对金融危机 机床工具企业如何“过冬”?
中国机床工具工业协会总干事长 吴柏林
把机床工具行业眼下热门的话题概括一下,大概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行业市场走势究竟将如何发展;二是国家新的经济政策——拉动内需的4万亿元投资将会给行业带来怎样的影响;三是机床工具行业正在面临“严冬”考验,那么要如何过冬?
行业走势:偶然+必然
首先看一下必然的情况。中国机床工具行业已经保持了连续7年的高增长,制造量由世界排名第9提升到了世界排名第3,仅次于排名第二的意大利,其产值产量提高了6倍之多。在这个过程中,中国经济也高速发展了六七年之久,而像机床工具行业这样的持续高增长是不正常的,这个时候市场发生变化,或者说市场开始回落是一种必然的发展趋势。
像沈阳机床、大连机床在今年年初分别计划小机床产量是5万台,除了沈阳机床、大连机床,还有其他兄弟机床厂跟在后面,其中一些小机床生产规模也达到几千台甚至上万台,比如凯达机床、宝鸡机床、云南机床、兰溪机床、安阳机床等等,这么多的小机床如何实现销售显然成为问题。
在经济连续几年的快速发展进程中,可以看到政策在这一过程中的变化,起初政策提倡快速、高速发展,在快速发展的同时注意运营质量;接下来政策倡导又好又快的发展,把“好”放在“快”前面;政策又调整为倡导平稳的、健康的发展。
在政策的调整过程中,不断在强调经济运营的质量。比如又好又快的发展,首先强调的是好,这个“好”体现在机床工具行业就是机床质量不断提高。举个例子,即将启动的京沪高速铁路现在要求车速每小时达到350~400公里,而几年前的水平还是120~150公里。专家介绍,京沪铁路的每一根枕木都要经过磨床加工,那么为铁路服务的制造装备的档次也可以想见。
同样道理,现在的飞机、轮船、汽车、发电设备等都和过去的档次不一样了。这样的发展趋势意味着,一方面是市场中低档次产品的需求饱和,另一方面需求向高档次发展。
这是必然的发展趋势,即使没有金融风暴,也会出现这种情况。再加上金融风暴这种很强的偶然因素,就使机床工具行业眼下面临的形势更加严峻,但是这也加强了行业企业转变产品结构的决心。比如杭州机床、沈阳机床等企业都表示要下决心把这些小的、低档的产品甩掉,以前一直在犹豫不决。
下面是全行业1-9月的统计数据。2008年1-9月,中国机床工具行业延续了前7年高速发展的惯性,产值和销售额分别达到2500亿元人民币左右,与去年同期相比,销售额增加了32%,总产值增加了31%,利润增加了30%。从这三组数据看,1-9月运行良好,维持了平稳较快发展的局面,但高速发展的下面也蕴藏着几个特点:
一个特点就是销售产品的结构有了重大变化。以金属加工机床为例,销售额增加了32%,产量只增加了2%。而在过去几年中,销售额和销售产量的变化基本是一致的,这说明低档的、小规格的产品少了,印证了这块市场在进一步下滑,而高档的、高附加值的产品市场则有所上升。
第二个特点是产销率在悄悄的、连续不断的下滑,不是很明显,但产销率却是在一步比一步降低。以前行业产销率一直是99%左右,从6月份降到98%,9月份降到96%。 同时库存有了很大增加, 1-9月份平均库存比去年同期增加了22%,六七月份尤其突出,库存超过100亿元,到9月份库存有所好转,但整个行业库存量还有82亿元,这个统计数据还只是在行业企业财务报表上所体现的,不包括中间商手里滞留的产品。中国机床工具工业协会曾经做过较大面积的抽样调查,库存的产品从规格上说,多是中小产品,从档次上说,多是低档产品,9月份库存有所好转,并不是说低档产品畅销了,而是很多工厂减产或停产了。
第三个特点,从进口需求看,1-9月中国机床工具行业进口金额出现大幅度增加的局面,去年进口额度曾经一度出现负增长的情况,今年以来,尤其是3季度以后进口额度大幅度回升,1-9月份,机床工具行业进口达到94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加了17%。而在进口额度增加的同时,进口机床的数量反而降低了。以量大面广的加工中心和数控车床为例,进口加工中心每台价格提高了1.3万美元,数控车床提高了0.9万美元。这也反映了市场需求结构的变化,市场结构变化必将拉动产品结构发生变化,而且变化将会特别大、特别突出。
4万亿投资拉动预期
眼下,从政策层面分析,国务院已经提出一系列政策和积极的应对措施,引人注目的就是拉动内需的4万亿投资以及马上要启动一些项目。面对这一政策,行业企业应该有一个积极、同时也要冷静的态度。中国机床工具工业协会可能会协助商务部进行点、面的深入调研,然后根据调研结果,进行投资决策。
那么,4万亿投资政策的落实会给行业带来哪些机遇呢?
近期发改委正在审查落实一批国债投资,大约有160个项目、投资规模达到540亿元人民币,包括交通运输、工程机械、重矿机械、化工机械、港务机械等行业,其中机床工具行业有17个项目,投资规模大约115亿元人民币左右。
这些项目的启动应该是很快的。因为4万亿元投资首先是计划要投给基础设施建设,但中央很快发现,在搞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必须马上同时启动一些工业项目。举个例子,比如10月份全国用电量比去年下降了 40%,而基础设施建设中就包括修建很多电站,所以只搞基础设施建设是不行的,同时启动工业项目才能把这些基础设施得以充分利用。另外经济学家指出,工业投资对国民经济GDP的拉动比率是1 .5:1。
从实践到理论都说明,拉动内需、搞基础设施、搞三农建设的同时,要重视工业的发展,很多工业项目都会快速上马,但落实到机床工具行业会有一段时间的滞后,企业要有能力度过这段危机。而从近期审过的项目看,政策投资对机床工具行业的发展还是很有利的。
还有一个重要内容就是16个重大专项也正在抓紧启动(除了数控机床,其余15个重大专项都已启动)。16个重大专项主要目的就是科技成果的产业化,每个专项都有几百亿元人民币的投入,而且这些钱早就纳入到财政部的预算中,资金落实会很快。
所有这些都将为机床工具行业维持较好的发展带来机遇。对国内企业而言,必须要加快发展的脚步,因为投资是不等人的,如果企业没有足够的能力,就抓不住机遇。
从容面对危机
如何过冬?应该是企业关心的问题,以下是我的几个观点。
一,要把当前的危机变成提高、加速企业技术创新、加快产品升级的动力,把坏事变好事。比如从技术的发展趋势而言,有两个显著特点。一个就是直线电机、力矩电机正在成为发展趋势,应用将会越来越广泛。THK的直线电机在3000N负荷下,已经能达到720m/min的速度,这是一个突破;马扎克、森精机从现在开始,大部分规格的龙门式导轨已经不用滚动导轨了,而用直线电机。力矩电机以前只能用在小规格机床上,现在已经可以用在越来越大规格的机床上了,比如用在1.6m、2m工作台立车上,输出扭矩非常大,未来机床可能就是电机的世界,现在已经出现这种苗头。另一个特点就是机器人应用越来越广泛,机器人产品本身有了很大提高,发那科第三代机器人广泛应用在牧野、森精机等生产线。
这些技术意味着机床工具行业在未来将面临彻底的革命,所以金融风暴后,整个行业可能会出现一个崭新的局面,企业绝不能以等待的姿态去迎接这个冬天,要积极主动的应对。
第二,在提升技术的同时,要创新管理、降低成本,提高效益。
第三,投资要科学、要慎重。前几年机床工具行业投资规模很大,一直到现在都方兴未艾。统计显示,今年1-9月中国机床工具行业投资已经达到530亿元,完成投资180亿元。行业的投资大致分两个阶段,头一个阶段是扩大规模,第二个阶段是扩大规格。这两种扩大都有一定的盲目性,没把提高技术水平放到头一位。
另外,在市场回落的趋势下,企业不可避免地要进行一些重组,有些企业可能会被淘汰、有些企业可能会迅速提升,这个过程中,企业要进行科学合理的重组,包括人才的重组。
能源需求旺盛机床工具行业需对接高端需求
哈尔滨汽轮机厂副总工艺师 顾祖慰
近几年电站设备制造的井喷发展,已暴露出生产单位生产能力的不足,不能与之相适应,靠转包和外协既降低了生产单位的利润,增加了产品成本,同时外协零部件的加工服务和运输等还延长了交货期。为此,从长远的角度来看,应该根据产品的生产量增加设备(特别是先进和高效率、高质量的机床),同时还应购置一批和数控机床使用相匹配的高效切削刀具和工具,事实上我们也是这样做的。由于能源工业的持续快速发展,目前各电站设备制造厂配置的机床还不能满足生产的需要,为此还要分期分批(根据产量和资金等情况)继续购置需要的的机床和工具。购置的机床以加工大型零件(如转子、缸体、轮盘、大叶片等)的数控车、铣、镗、拉机床和高性能、高质量、较低价位(接近同类国外机床水平)的普通加工中心或铣、车、深孔钻床,用数控机床更新替代原用的普通标准形式机床。由于近年来国产数控机床质量的提高,所以在一般情况下,大家也愿意购置国产数控机床,国内生产不了或国内生产的机床在加工质量、效率无法达到零件加工要求的,则还要依靠进口。
对于工具来说,采购应用面应该说更加广泛,我们电站设备制造厂难加工材料很多,特别是高温合金、高强度合金钢、各类不锈钢以及钛合金等材料,目前都还未取得高效切削加工的效果。对零件的加工工序包括车、铣、镗、螺纹加工、深孔加工、拉削加工和孔加工。我们希望国内工具厂商能够组织力量,协助我们解决这一难题。在量仪方面我们也迫切需要轻型的大直径3~4m千分尺,对刀仪和高精度测量工具。同时我们也欢迎有关工具厂尽早提供稳定可靠的高质量热压式刀柄,模块式刀杆、高性能快速夹紧刀杆和大直径攻丝夹头等工具,具有高效、高耐用度的各类硬质合金可转位刀具和刀片适用于电站汽轮机,发电机使用的内冷却刀具我们也希望配置。
作为能源行业的企业,我们对机床工具行业的建议和要求是:能提供质量稳定、可靠、使用性能好(特别适用于电站加工特点)的机床和工具。对提供的产品能跟踪服务,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采用紧密合作方式对新刀具、新工具等产品进行联合开发,试验、验证和使用。抓紧机遇,强强联合,开发电站设备制造厂急用的机床和工具。